颠倒墩和无节芨芨在肃州区黄泥堡乡与肃南裕固族自治县的交界处,有一片广阔无垠的草原,叫前滩。这里长满芨芨、芦芽、白茅头等野生植物。地面被坚硬的碱皮包裹着。滩的中央,矗立着一座高耸的烽燧,人们叫碱滩墩。这里生长的芨芨都是有节的,但有人说,它们中间唯独有一株芨芨是无节的,专门找是找不到的,只有运气好的人无意中才能碰上。碱滩墩远远望去好像是大头朝上颠倒着的,叫颠倒墩。关于颠倒墩和无节芨芨,有这么一段传说。很久很久以前,这里经常遭受洪水的侵袭,老百姓流离失所,无家可归,发出惊天动地的哭号声。太上老君听得过意不去,决定亲自下去査看一番。他化成一个白发老道,亲手将“北山峡口”补住,使这一带的老百姓免受洪水侵害,过上了安安稳稳的好日子。有一天,太上老君赶着九只羊从南山往北山走,走到碱滩墩时,坚硬的碱皮把他的鞋磨烂了,他就随手拔下几根芨芨来缝补。因芨芨都是有节的,缝到节处就折断了。老君大喝一声:“去节!"霎时,那芨芨就成了光溜溜的一根。缝好了鞋,老君想试试结实不结实,抬脚朝墩踢去,一下把墩踢倒了,他又用脚尖儿轻轻一勾,那墩就大头朝上倒立了起来。现在这颠倒墩完好无损。仔细看去,当时筑土的锄头印还是向下的。遗憾的是,那株无节芨芨直到如今还没有一个人碰到过。摘自《肃州史话》
精彩评论 共 0 条
请先登录后发表评论~